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黄河流域1922 ~ 1932 年特大旱灾的特点及其影响
董安祥, 柳媛普, 李晓苹, 白虎志
J4    2010, 28 (3): 270-278.  
摘要1165)      PDF(pc) (575KB)(2200)    收藏

分析了黄河流域连续11 a( 1922 ~ 1932 年) 特大旱灾的特点及其影响。结果表明: 黄河流域1922 ~ 1932 年的干旱是至少200 a 一遇的极端干旱事件。这次极端干旱事件是处于相对增暖和百年尺度干旱背景下发生的,其时间长、范围广、危害重、多灾并发,旱灾、蝗灾、地震、瘟疫、匪患和兵祸,天
灾与人祸交织在一起,酿成了惨绝人寰的大灾荒。这次极端干旱事件使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农业生产力遭受了极大摧残,群众生活处于极端困苦之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全球能量收支预算
周跃武, 白虎志
J4    2010, 28 (2): 230-237.  
摘要946)      PDF(pc) (466KB)(2212)    收藏

基于新的观测和分析给出全球年平均能量收支预算,以及陆地、海洋的能量收支贡献及其时间变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西北地区气候变化新动态及对干旱环境的影响
张 强, 张存杰, 白虎志, 李 林, 孙兰东, 刘德祥, 王劲松, 赵红岩
干旱气象    2010, 28 (1): 1-7.  
摘要2732)      PDF(pc) (522KB)(4944)    收藏

 近50a来,西北地区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降水变化空间差异突出,西北地区整体暖干化趋势明显,局部出现暖湿现象。气候变暖使冰川退缩,雪线上升,冻土消融,湿地退化,湖泊萎缩,河流流量减少,水资源越来越短缺,出现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根据IPCC预测结果分析,未来西北地区气候变暖趋势会更加明显。从保护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完善气候变化综合监测系统以及开展重点区域气候变化过程专项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1935~1937年川渝异常旱灾分析
董安祥, 李晓苹, 柳媛普, 白虎志
J4    2009, 27 (4): 354-357.  
摘要1486)      PDF(pc) (871KB)(2211)    收藏

 文章分析了1935~1937年的川渝大旱。结果表明这是气候相对温暖期中100 a一遇的极端干旱事件。它持续时间长、危害重,使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抗旱能力低下是灾情十分严重的重要原因。在全球气候正在变暖时,川渝地区要加强抗旱减灾工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2006年度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学术研讨会技术总结
董安祥, 白虎志
J4    2008, 25 (1): 88-94.  
摘要383)      PDF(pc) (372KB)(1714)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T213数值预报产品在白银市盛夏中雨以上降水中的释用技术
景怀玺, 徐科展, 石圆圆, 白虎志
J4    2008, 26 (1): 83-88.  
摘要1742)      PDF(pc) (554KB)(2104)    收藏

基于M ICAPS系统,利用T213数值预报格点资料、预报关键区34个站点的高空资料以及市内4县区不同时次的本站气压和日降水量资料,通过分析白银市中雨以上降水的天气特征,归纳出中雨以上降水的天气形势,并据此进行客观定量化分型;选取对白银市中雨以上降水具有明显物理意义的消空指标和预报因子,利用PP数值释用方法,建立了白银市盛夏中雨以上降水的短期预报模型。对2007年6~8月进行试报,预报准确率平均达66. 7% ,预报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甘肃中部雷暴天气变化的气候特征分析
景怀玺, 石圆圆, 白虎志
J4    2008, 25 (1): 53-57.  
摘要1481)      PDF(pc) (231KB)(2118)    收藏

利用1958—2005年白银地区4测站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估计、子波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白银地区雷暴初、终日及雷暴出现日数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暴初日北部平原呈推迟的趋势(2.7 d/10 a),南部山区在其平均期(4月20日)附近上下摆动。雷暴终日北部平原呈提前趋势(一2.6 d/10 a),南部山区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先升后降;雷暴初日变化北部平原较南部山区稳定,雷暴终日变化南部山区较北部平原区稳定,雷暴初日较终日稳定;雷暴初、终日北部平原对应的候平均气温阈值分别为9 oC、11 oC,南部山区对应的候平均气温阈值皆为6 oC;雷暴日数“南多北少”,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8—10 a的周期显著,其总趋势是减少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2006年度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学术研讨会技术总结
董安祥, 白虎志
J4    2007, 25 (1): 88-94.  
摘要937)      PDF(pc) (372KB)(1840)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甘肃中部雷暴天气变化的气候特征分析
景怀玺, 石圆圆, 白虎志
J4    2007, 25 (1): 53-57.  
摘要1641)      PDF(pc) (231KB)(2085)    收藏

利用1958—2005年白银地区4测站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估计、子波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白银地区雷暴初、终日及雷暴出现日数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暴初日北部平原呈推迟的趋势(2.7 d/10 a),南部山区在其平均期(4月20日)附近上下摆动。雷暴终日北部平原呈提前趋势(一2.6 d/10 a),南部山区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先升后降;雷暴初日变化北部平原较南部山区稳定,雷暴终日变化南部山区较北部平原区稳定,雷暴初日较终日稳定;雷暴初、终日北部平原对应的候平均气温阈值分别为9 oC、11 oC,南部山区对应的候平均气温阈值皆为6 oC;雷暴日数“南多北少”,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8—10 a的周期显著,其总趋势是减少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中国西北地区干旱气侯学的新进展及其主要科学问题
董安祥, 白虎志, 雷小斌
J4    2006, 24 (4): 57-62.  
摘要1163)      PDF(pc) (87KB)(1996)    收藏

回顾了“十五”期间中国西北地区干旱气侯学的进展。就遥感监测、西北干旱形成机制、西北地区年代际的气候变化、西北干旱新的强讯号、高原干旱气候生态作物适应性和西北干旱监测预测业务服务综合系统等方面所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和学术成就,作了系统的回顾;并对21世纪初干旱气侯学的主要科学问题作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白银市近48 a地表干湿状况及变干趋势
景怀玺, 李富洲, 白虎志
J4    2006, 24 (3): 52-56.  
摘要2250)      PDF(pc) (406KB)(1925)    收藏

利用1958 -2005年48 a白银市4个站的月降水量、月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资料,计算了各站历年的湿润度指数,并利用湿润度指数对地表干湿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银市地表状况整体上反映出明显的干旱特征。在此背景下,不仅呈现“北干南湿”地域分布上的差异性,而且在干湿交替中出现了景泰、白银、靖远偏北地方有8~10 a的年代际准周期变化,偏南地方有3~10 a的年际准周期变化,并在年际变化中呈缓慢变干趋势,这种状况可能是由于降水量减少和气温升高直接造成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甘肃气象灾害与气候变化问题的初步研究
宋连春, 杨兴国, 韩永翔, 白虎志
J4    2006, 24 (2): 63-69.  
摘要1559)      PDF(pc) (211KB)(2658)    收藏

根据气象资料和社会经济资料,分析了甘肃省气象灾害特征及其对甘肃社会经济的影响,揭示了近50 a 年甘肃气候变化的客观事实,探讨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甘肃自然生态系统的变化。针对甘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气象与生态问题,提出了适应对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